1818黄金屋

繁体版 简体版
1818黄金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十四章 古风(上)

六百十四章 古风(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到现在,喉咙有些发干了。

赵祯有些感激地看着郑朗,这时候他忽然感到刘备遇诸葛亮,符坚遇王猛,齐桓公遇管仲,周文王遇姜子牙那种感觉。若不是有其他大臣在场,他都想说一句:“朕得到了卿,也是如鱼得水。”

对另一个太监说道:“备早餐。”

“喏。”

外面雨渐渐住止,不过天色阴霾,晨风呼啸,看着外面的天气,赵祯眼中再次充满忧虑。

论效率,宋朝史上没有一次两府有这么快的救灾效率。前面邸报到达,后面各项救灾条例就下达下去。但有一个时间差,黄河水位乃是历年来顶点,决口又有这么大,这一夜有多少百姓被洪水淹死,赵祯无法想像。

存档拿来。

赵祯翻看,果有此事,但有可能程师孟仅是灵机一动之举,连自己都忽视了其意义,又不想自夸,淡淡说了,所以奏报到了京城,几乎所有人一起疏忽。

若郑朗不提黄河,赵祯再看还会疏忽。但提了,他已隐约感到其意义,将奏折放下,看着郑朗说道:“郑卿,继续往下说。”

“陛下,臣前面说过京师可以治理。便是此策。从河东到京畿两路,以及河北路,有许多地方乃是瘠地,还有许多盐碱地。除了种桑植麻外,若是种植庄稼,则是鸡肋之所,种之收益不高,往往一亩地一年产量不足一石,不种又为可惜。其实程师孟这个办法拓展开来,便是一条治地治河之策。将这些地划分出来。每隔几百顷就着各个山陵土丘设堤,只要就山陵矮丘设堤,不一定计其大小,用工就不会有太多。河水洪大时,设斗门放水,或者直接掘堤放水,泄洪压水势,等到水平之时。没有急流,将决口或与斗门关上,让太阳蒸发水汽。河水肥沃的淤泥便会沉淀下来,盐碱地还能冲涮其盐碱的含量。河水退去,用斗门或者再次决堤,将水势排去。一冬蒸发,围内所有水份全部蒸发,淤泥却全部积留下来,瘠地便会变成良田。一是能治河,二是能出更多的良田。这就是臣的第二条暂时治河之策。”

不会起多大作用,可是会起一部分缓解作用。

但有一个附带的作用,这个附带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治河作用。那便是改良耕地。

王安石就是用此策,使是汴河得到八万顷良田,河北北流黄河、滹沱河、漳河与御河得到四万顷良田,十二万顷良田,一千两百万亩,一年即可增加粮食两千多万石!

因此沈括说了一句很公平的话。深冀沧瀛间,惟大河(黄河北流)、滹沱、漳水所淤,方为美田,淤淀不至于,悉为斥卤,不可种艺。

特别是河北路北路比较最为明显,因为地势低,海水经常倒灌,多是卤地,无法耕种,但一用此法改良,卤碱降低,上面再覆有厚厚的淤泥,立为美田。两相对比十分惊人的。

反对派领袖苏辙也不得不承认,黄河所淤,宿麦之利,比之他田,其收十倍。

产量是三四倍,但同样的面积,需要同样的种子,肥料,以及人工,收成却提高了十倍之数!

其实王安石变法,许多方面真的不错,只可惜宋朝底子太虚,王安石做得太急,主打方向为了国用,替国家敛财,导致许多方面没有做好,以至于失败,不能实现他的愿望,却引发党争,让郑朗时常想起来,十分叹息。

说出来真的很简单。

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想到?

赵祯与几位宰相面面相觑。

王尧臣心中幸庆,幸好郑朗从契丹逃回来,就凭借郑朗这些奇思妙想,也足以让他担任大宋的首相之职。契丹人说他是放大版的管仲,不过矣。

赵祯说道:“准。”

又说道:“你再写一份详细的札子上来。”

不能就这样准了,还有许多细节呢。

“喏。”郑朗答道:“这是以后之举,当务之急,还是黄河决堤一案。澶州本来地势比海高,河北向北地势越来越低,洪水东北而行,滔滔不绝,不等水势下去,就连决堤都无法堵塞了。”

赵祯黯然。

现在说如何治,那是不可能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向沧州或者契丹那边淌,要治理,只能等到秋后,最少还要看它淌三四个月之久。多少良田被洪水淹没?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故臣以为先遣权发遣户部判官事燕度行视澶州决河。”

权发遣乃是一个新词,燕度恶整君子党,王拱辰看着解气,提议让燕度权户部判官,但因为资浅,故命名为权发遣,反正宋朝官员是越来越冗,权利是越来越架叠,官员职称是越来越古怪。导致一个很搞的后果,现在郑朗职权不明,有许多方面他都弄不清是不是自己管辖的范围之内事务,还有笨一点的官员,都弄不清自己这个官职是用来做什么的。

但郑朗一句说完,几乎所有人一起盯着他。

郑朗与君子党不是一路子人,却以君子自居,那怕与夏竦没有交恶之前,相处都是很淡,相反的,所处的几个好友,未必是君子党,但都是忠厚的君子。因为其品行,对燕度这样的人物十分反感。

为什么推荐燕度?

赵祯狐疑地问:“燕度有何能?”

难道与程师孟一样,又是一个自己忽视的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