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职业试车员大力踩了一脚油门,用声浪来告诉在场所有人——好戏即将开始!
在众目睽睽之下,两辆“秦”依次启动,前后间隔200米范围开始在跑道奔驰起来。
大半圈热车完毕,“秦”开始接近矩阵式间隔的红色桩桶区域,开始了真正的测试过程。
“吱——”
一声长长的刹车声响,“秦”从时速100公里猛降到60公里,试车员摆动方向盘,车辆开始围着红色转筒蛇形绕弯行驶。
“咯噔——咯噔——”
高速过弯状态下,“秦”的尾灯在不断闪速,预示着车辆ESP系统开始介入工作。
不远处工作站的电脑屏幕上数据不断实时刷新,一字不漏地记录着全过程。
每秒25次的刷新频率,显示ESP系统正在时刻监控检测试车员的行驶意图和实际路况,以此通过微处理器控制车轮、发动机以及自动变速器来保持车辆稳定行驶。
不到一分钟的绕桩时间,“秦”不断发出咯噔声音,显示在极限状态下ESP系统在努力保持车辆正常前行。
两辆“秦”先后飞速通过最后一个桩桶,在试车员的极限操作下没有冲出跑道,缓缓停在在终点线上,预示此次测试结束了。
到底成功没有,现场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工作站,等待最终结果的公布。
只见守在电脑屏幕前监控的工程师对老板韩皓竖起了大拇指,用实际举动第一时间宣布了消息。
现场顿时欢呼起来,今天的测试不负众望获得了成功。
如果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这一幕会觉得奇怪,不就是ESP系统验证成功了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中华集团3年前就已经攻克了ESP技术,引来博世大规模降价供货以求断绝自主生产之路。
迄今为止,当年谈拢的2年保护期时间已过,中华集团虽然还在使用博世ESP产品,但已经尝试小规模生产自己的ESP新产品。
就算是自主ESP产品,也早就在市场上商用,并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现场所有人兴奋呢?
今天的主角,很快在一位工程师的操作下,从“秦”的身上被小心翼翼取了下来,看上去是一块很小的电子控制总成。
但这还不是它的真面目,直到工程师拆卸开多层外壳,露出里面电路核心区域,才看到两块指甲般大小的芯片现出真身。
ESP系统需要两块芯片同时运行一样的控制软件来处理信号数据,彼此相互比对核实一致后,才会对车辆发出最终操控调整指令。
芯片上面印着“H”字样的公司标识,表明这是由海思半导体公司设计生产的产品。
在韩皓和华为公司联合组建海思半导体公司40个月时间后,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芯片产品,内部代号H1V2,专门为汽车应用设计。
跟通信芯片比起来,车用芯片技术难度相对不高,因此海思公司率先设计生产成功,用在了中华集团自主的ESP系统之上。
在今天路试之前,实际上搭载该款芯片的产品已经在台架上进行了多次耐久性试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之前中华集团生产自己的ESP系统,主要是做硬件整合和软件开发工作,软件上积累了许多数据,但硬件如芯片、传感器等都得采购国外产品。
车载芯片的中高端市场完全控制在国外厂家手中,全球市场规模在数百亿人民币之上。今后伴随汽车多媒体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普及推广,每辆车身上至少需要2000元以上的芯片成本,这个市场将会迎来爆炸式增长。
例如在中华集团推出的纯电动新能源轿车身上,电池成本排在第一位,位列第二的就是各种芯片电子控制系统,足以证明芯片在未来汽车中的重要地位。
海思H1V2的成功,表明中国汽车业再次迎来历史转折点,将来可能会在芯片高端领域实现国产化。
这也给了韩皓极大信心,让他着手开展下一个阶段的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