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考虑的是眼下。
如果等到粮食吃完,朝廷平叛的大军还不来,或是叛乱还未平定,总不定把这些僧民撵散吧?
但有了钱,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乱的只是泾州一地,崆峒山往西的凉州安定如常,随便熔掉两座铜像,也能换来两千石以上的粮食,省着点,能吃半个月了。
胆子大一些,多熔掉几座,眼下紧缺的战马、铁料、弓箭、刀枪,岂不是都有了?
再大一些,拉几千斤铜到凉州,雇些凉州门阀家的私兵来平乱,也不是不可能……
他捏了捏下巴:“栽赃给印光或是印真行不行?”
李松浑身一颤:“郎君,还有数千僧民啊……”
意思是印光印真好办,杀了就是了,但总不能把那五六千僧户也全灭了口吧?
不能偷?
那偷梁换柱呢?
换成木头或是石头的肯定不行,都不用砸开看,用手指敲一敲就能听出不对来。
但换成铁的,好像就没这个问题了。
反正自己也要炼钢……
李承志的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李松头上的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郎君,后患无穷啊!”李松颤声说道。
李承志真要敢把佛像熔了,不说朝廷,全天下的和尚都不会放过他……
“你懂个屁?”李承志骂道。
他犹豫了一下,再没往下说。
这件事干系不小,不到真正要做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走漏消息。
不论其它,他眼下手中的这近万人,有胆子熔佛相的,估计没多少。
官府降不降罪倒是其次,主要是迷信,怕神仙降罪遭报应。
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
再一个,就算要偷梁换柱,也得先问问,当初铸造这些铜像的模板还在不在。
不然真心不好换……
想到这里,李承志又猛的一摆头:“嗯,回!”
“啊?”李松愣了一下,“不是说要看锻甲的地方么?”
“不用看了,就这里!”李承志指了指大殿后的那片空地。
李松一听就知道,李承志还没对这些铜像死心。
他急的抓耳挠腮,一时情急,竟不知道该怎么劝。
一个不好,就是大祸啊……
但下了山之后,李承志就像是忘了这件事一样,再没有提过。
李松才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
……
又过了三天,宋家的乡民才算是全部迁移到了山下的僧庄。
李家还需要三天。
琐事也不少,比如统计、安置、编邻,遴选临时的邻长、里长等等。
李承志将这些事情全部扔给了宋礼深,又给他派了李家堡的两个户吏给他当助手,算是提前让他实习怎么当好族长。
除此外,李承志让李松抓紧时间组训兵卒,整编丁壮。
要求是:兵在精而不在多!
其实是李承志对那些骨瘦如柴的僧民没信心。
说是丁壮,但体重超过一百斤的,连一半都没有。
整整一千两百僧丁,李承志只挑了个零头,与李家、宋家的七百余丁壮编为一军(一千人),由李松担任军主。
副手是李柏和李丰,各任旅主(五百一旅),以下的队主(一百一队),全都是由李氏头目担任主官。
就连李彰、李显、李昭、李亮这样的小字辈,都是队主。
宋家的几个头目全都担任的是副职,但象征意义要大过实际意义。
这也是为了给宋氏一族一些念想,颇有些“将功赎罪”的意味,不然连这几个副职都不用给。
没有正面谈过,但偶尔说起泾州的战事时,宋礼深和那两个乡老竟然劝李承志起兵讨伐。
并称宋氏丁壮可任先锋,要是这四百不够,从青壮里再选四百出来,也不是不可以……
李承志哪能听不出来,宋家这是准备拿这些待罪的丁壮,甚至一半族人的性命,来换取宋氏的香火延续……
开什么玩笑?
从泾州传来的消息看,叛乱的贼人怕是已达十万之数,十中取一也至少有上万乱兵。
拿一千对一万?
你宋家人不想活,我李家人可没想送死。
当场就让李承志给怼回去了……
同时,他又打起了另外的念头:既然连死都不怕,那敢不敢拆佛像?
不过时机还不到……
组织架构算是暂时立了起来,当天,李承志下了第一道命令:征收铁器!
除了菜刀,其余的全部上交。
包括铁锅、铁铲、铁犁、粪叉、锄头……
李承志自己没有了解过,但根据李松的估算,只是李宋两家,至少就能收集到上万斤铁料。
因为家家户户都有锄头铁犁,一半以上的民户家里都用的是铁锅。
五百余户,平均一家收二十斤,也有上万斤了……
也是因为大魏朝不禁民间开采铁矿以及冶炼铁器,甚至连刀兵都不禁,所以民间冶铁业极其发达,铁器也非常便宜,家家户户都能置办的起。
李承志算了一下:铁料是现成的,不是熟铁就是生铁,用的又是坩埚炼钢法,不会有多少废料,撑死了也就损耗两成,而且边角料也可以反复利用,那就差不多能锻八千斤的铁甲。
但一套全身的布甲至少要用钢板三十斤往上,算下来,也才是两百套过一些。
别说李承志之前计划的三百重骑,他连三百重步都武装不起来。
这缺的有点远啊……
怎么办?
李承志不得不再次打起那些铜像的主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