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黄金屋

繁体版 简体版
1818黄金屋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厕纸的妙处月

第一百三十一章 厕纸的妙处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没权没势,根本掀不起浪花。

景和帝闻言也点点头,但又摇头:“这小子太空闲了,我得给他找点正事儿做,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做正事儿的天赋……嗯,你起来吧,去找人唤他入宫来。”

“是!”

……

半个时辰后,柳铭淇到了宫里。

传旨的宦官拐弯抹角的称赞了一番他的厕纸,少年一高兴,就塞了两卷给他,乐得宦官合不拢嘴。

前几天柳铭淇送了一车的厕纸入宫,但宫里那么多贵人都需要,不可能宦官宫女们每人一卷的分。

所以绝大部分都给了皇家的人,太后只是恩赐了几个大太监,其余的暂时都没给。

因为柳铭淇说了,现在做出来的不多,太后想着等以后多起来了,再作为一种日常消耗品发放下去。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是想要。

这句话在每个人身上都适用。

宫里没有用过厕纸的宦官和宫女们,听着别人说起有多么多么的好,那叫一个羡慕。

现在这个宦官得到了两卷厕纸,一路上笑容就没有断过。

景和帝见到了少年,先问他,“铭淇,你的这个厕纸成本高吗?”

“高!”

柳铭淇想也不想,直接回答:“我花了好多时间才研制出来,需要添加很多珍贵的配料,现在这么一卷半斤重的起码要一两银子。如果等到以后规模扩大了,抵充了成本,可能会下降一些。”

“一两银子一卷?”

皇帝想了想柳铭淇拖的一车过来,大概有五百卷左右,太后一阵分发,每人都没有得几卷便分完了。

皇帝是男人,用的自然少一些,嫔妃们用得可是多了,前天每人分了三五卷,今天就有嫔妃嚷着自己的厕纸快要用完了,求太后娘娘能多给一些了。

按照这种进度,光是自己和嫔妃家人们用,三天就得五百卷,一个月下来五千卷,按照宫里的采购价格算,起码都是两三万两银子,一年下来又是多少?

稍微算了算价格,皇帝都不觉肉疼。

他以前是喜欢奢华一点,可如今几场灾难,不但让国库空虚,就连他的内务府积蓄也少了很多,所以皇帝也开始节约了起来。

主要还是他担心自己用得多了,以后老百姓饿肚子时,连内务府都拿不出钱来应急,那可是一个天大的罪过,甚至对于祖宗的江山都说不定有所动摇。

看着皇帝心疼的样子,柳铭淇可不会告诉他,现在小规模制作的成本也不过是一卷一钱银子而已。

树木和人工在大康朝并不值钱,柳铭淇配置的矿物纤维也不值钱,所以做出来成本也不高。

“陛下,您可不能这么想。”柳铭淇道,“我在城外面小葛村雇佣了好几百个人,另外为我砍伐树木、运输树木的人也有超过几百人……以后等到规模扩大了,不但是雇佣的人增加,成本也会降低,这不挺好的吗?”

“规模扩大了,你最多能雇佣多少人?”皇帝来了点兴趣。

“一万人都有可能。”柳铭淇说了一个大数字。

景和帝正色的问道:“你这话当真?”

“厕纸这样的消耗品,用得是非常快的,只要在京畿地区、江南一带售卖,都能撑得起一万人的规模。”柳铭淇道,“如果想要卖给草原上,卖给海外小国的王公贵族,人数还能更多。”

一万人就是一万户人家,总计五万人左右。

一个造纸工坊就能兼顾五万人的生计,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

多来几个的话,这一次逃荒的难民们的活计都能全部解决了,还用不着他们去做水利修缮。

关键做水利修缮是朝廷出钱,五百万两银子拨下去都还不够,如果不是苗炎最近找了一大笔钱,恐怕一千万两才能打住。

而柳铭淇的工坊属于私人的,养活这些人根本用不着朝廷来出钱,这不是更好吗?

他们赚钱之后还能买买东西,又促进别的人有钱赚,日子过得下去,这不也是更好吗?

“那你的这个造纸工坊就快点搞起来……嗯,城里地方不够的话,你到城外去,到树木多的地方建造。”皇帝当机立断,“我要在最短的时间,看到你把规模扩大,行不行?”

“这个恐怕有点难吧。”柳铭淇摊开了手,“安全问题,还有我的配方保密问题,都不好解决。”

“不要担心,我让高敬来配合,给予你一些便利。”说到这儿,景和帝又道,“这样,我给苗炎说一下,有苗炎来做这事儿,你该放心了吧?”

“好!”

柳铭淇满意的点了点头。

绣衣卫和苗炎联合起来是什么概念?

你看看最近京城里那些大商人、勋贵豪富们一脸便秘的表情就知道了。

被罚金了三百多万两银子!

饶是这些人家大业大,也是心疼得快要窒息了。

但他们又不敢不给,皇帝不一定砍了他们,但苗黑子是敢下黑手的。

从保密角度来讲,造纸工艺本来就够发达的了,基本的流程不用怎么保密。

柳铭淇只要保证长短纤维的配比,然后矿物纤维的制造和添加比例,便可以保守住秘密。

别人想学都学不了。

这可是千年的物理和化学的造纸工艺鸿沟!

……

注:大工厂大作坊制度,在大宋就已经开始了,雇佣上千人的工坊、工场,比比皆是。例如汴梁的最大酒店樊楼,能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可以想象它有多大,又需要多少员工了。

只不过大宋的资本商业化被蒙古骑兵给搅乱了,中断了历史进程。

我大明末年实际上也是如此,江南的手工业、商业极其发达,丝绸厂子、瓷器厂子等等,数千人规模都有。但最后却败给了小冰河时期,又被大清给搅乱了。

那么数百年时间里,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阻止我们向着现代工业化发展靠近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