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伯龙和武松二人则率领三万军队继续向北推进,目标直指远辽国的中京大定府。他自己则率领圣教军和余下的几千骑兵向辽阳府进发。
大梁和金国之间的大战已经过去五天,战果早就传播开来,杜昱相信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会有人在此时去投奔输家而与大梁作对。
兵分三路看起来有些冒险实则不然,如今的北地不说到处都有时迁麾下的情报部队也相差无几,至少一些大点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达到的最远处甚至到了黄龙府一带。当然这要感谢辽国两百多年的坚持的政策,北地人烟稀少却不乏汉民的身影,否则他们乔装打扮都很难骗过旁人。
有了时迁不断传来的情报,杜昱只要控制大军前进的速度,跟在金国人的后面接受他们放弃的城池即可,没必要急着追上去与金国人再开战。
倒不他畏战舍不得大梁的军队,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大梁的军队九成都是步军,列阵正面硬刚女真骑兵一点也不落下风,可这让他们追击敌人,靠两条腿与人家的四条腿拼速度就是在难为这些军兵了。
要知道此时的北宋时空可没有什么好的道路基础,行军打仗消耗极大,真的拼一把舍命追击敌人反而会把自己拖垮得不偿失,万一有什么闪失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杜昱虽然不爽女真人但更心疼自己麾下的军兵,反正他们的老家就在会宁,自己发展一段时间再把骑兵队伍搞起来之后就可以带兵北上,早晚都要将其消灭倒不在这一时。更何况大宋那边也有情况传来,燕都那边传来的情报显示赵佶和童贯已经召集西军,不日便将北上。
这也他急于结束北地战争的原因,兵分三路赌的就是金国人一番劫掠之后,那些原本的辽国人会转而投向大梁的怀抱,两者之间毕竟有旧仇,如今又添新恨实在没道理抗拒大梁的统制。
事实上确实如杜昱所想,不管是史文恭的队伍还是韩伯龙的大军,又或者他自己带领的军队基本上没有打仗便接手了数十座城池。
原本的那些辽国旧臣就对金国人不爽,如今梁金大战分出胜负,谁不想在新霸主面前献一献殷勤,尤其是那些北地汉民更是积极,搞得大梁的几路军队颇有一种‘膳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时空错位感。
大梁的军队就这样跟在金国人的屁股后面,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辽国中京大定府以及辽阳府一带的所有城池。
在将辽东、隆化、多伦一带占据之后,大梁的地盘扩张了将近一倍,而且治下的城市多为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杜昱本可以继续向北扩张,不过考虑到当前的形势和大梁的人口之后,他还是决定停下前进的脚步以稳为主。
面对全面收缩的金国人,他选择将安东军留在北地,分别以韩伯龙和武松为主将,让他们镇守大定府府城和辽阳府。
于此同时,他也在系统升级的福利下,在几座相对较大的城池中留下了时空锚点,一旦出事可以随时从燕都那边调兵支援。
占领地盘之后就要进行大梁化改造,提拔一批新的官员到各地任职在所难免,不过大梁的底子实在太薄,即便赶鸭子上架也没有那么多人才储备。在与闻焕章等人商议之后,他决定将改造完思想的辽国旧臣分散着派到北地,帮助创建新秩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