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道子行刺敬远不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让王国宝唆使王氏仆役郑恩在敬远离开台城的途中暗中埋伏,在夜色的掩护下趁其不备一举将其击杀在台城外的小巷中。
敬远被刺杀身亡的消息传开之后,晋帝大怒,百官和市井小民也都咗舌不已!
但是随着敬远身死更大的噩耗从吴郡传来,敬远的侄儿孙恩率领天师道在三吴地区的信众起兵造反,公然攻打钱唐县衙,又北上吴县,入侵京畿,时日迁延日久,天师道的势头越来越大,孙恩手下前后竟然也聚集了数千人马!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暂时抛开孙恩率领天师道起事的消息不管,再来谈一谈这位死在会稽王司马道子手里的国师敬远真人。
敬远真人俗家姓孙,单名一个泰字,是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谋主——中书监孙秀后人,出身琅琊孙氏。
孙泰早年有幸拜入天师道教主杜明师杜子恭的门下,在三吴地区传道,后来杜明师西入巴蜀数年毫无踪迹,孙泰遂被天师道成员推戴为新任教主,全面掌管整个天师道!
孙泰收买宫人潜伏在晋帝身旁,颇得宠幸,连他的道号敬远都是晋帝御赐,可见晋帝对他的恩宠之重!
可惜,孙泰得罪了会稽王司马道子,因此也惹来了杀身之祸!如其不然,孙泰其人用心之深远,必然能给晋朝带来更大的祸患!
“诸公召我前来,莫不是要让我去平乱?”徐宗文想了想,只有这一个油头,若不然这些朝堂宰辅怎么会对自己这么推崇备至,这么的礼遇甚重,甚至是纡尊降贵,亲自迎接!
中书侍郎王恭点点头,毫不掩饰的承认道:“徐将军果然睿智!眼下朝中没有人能比将军你更能担当此等大任了!孙恩贼寇劫掠三吴,攻城破地,已成大晋腹心之患。将军屡立战功,未尝一败,此次平定孙恩小贼对于将军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还有什么人能比将军更适合平乱呢?”
“国舅所言正是我们要说的,还请将军走一遭,将反贼孙恩槛送建康,平定三吴,还江南百姓黎庶一片太平!”散骑常侍郗恢又道。
门下侍中殷仲堪安慰徐宗文道:“谢车骑驻守陈郡,桓公返回江州驻地,朱骠骑镇守廪丘至今未归,眼下京中只有你堪称名将,趁孙恩还没有威胁建康,剪除反贼羽翼,一举平定三吴,这样大的功勋非你莫属啊!”
徐宗文正依违之间徘徊,会稽王司马道子不屑道:“孙恩贼子何足为惧?怎么着?难不成我们的百胜将军吝惜自己不败之名,不敢出站了?”
徐宗文闻言微微蹙眉,面色已有不悦,众人早就知道去年岁末太傅谢安寿辰时,徐宗文曾为了南郡公桓玄出头与司马道子二人针锋相对,结下梁子,如今二人再次针尖对麦芒,众人纷纷上前劝说。
尚书左仆射王珣安坐主位,温润的茶水顺着咽喉滑落下去,王珣老树根般干枯暗黄的手松开白瓷茶盏,从口中呼出一口浊气!
“既然徐将军不愿意去吴中平叛,中枢台省再议人选就是了!总而言之,最后的人选是由陛下钦定的,禁军经过徐将军整顿不是已经成军了吗?从禁军中拟几个人选让陛下圣裁就是了,除此之外,你们可还有其他的稳妥法子?”王珣气都不带喘的,趁着所有人都噤声的空档,居然一股脑把话说完了,连带着把议事主调也都拍板了!
司马道子半天憋不出一句多余的话,众人也都缄默不言,徐宗文一个人望着王珣,看着这位久经宦海沉浮的前辈。
临大事而不拘小节,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晋朝还是有人呐!
“谁说我不愿意去吴郡平乱了?”众目睽睽之下,徐宗文唰的一声腾了起来,他朝着尚书左仆射王珣主动请缨道:“徐骁愿意带兵前去吴郡平乱,不取下反贼孙恩的人头,誓不还朝!”